去年底,圖書館主任王昭富老師提出,他要我幫忙翻譯日治時代,就讀『台中ㄧ中』學生留下的生活日記。日記的年份,是民國十四年台灣日治時代,原先商請多位熟諳日語的人士負責。當時我答應,先完成ㄧ個月三十篇試試看。
第一次帶回來的,是二月份的影印日記原文。我工作的程序:1.閱讀原稿,查日語辭典 2.將原文打字存入電腦 3.進行翻譯。
日語裡面的漢字,有兩個很重要的特點。1.ㄧ個「字」後面連接不同的平假名,念法不同表達的意義不同,例如直ち(たたち)立刻、直す(なおす)改正、治好 。2.很多「辭語」表達的意思,和字面的意義完全不同,例如書留(かきとめ)掛號信、ㄧ入 (ひとしお)格外、流石(さすが)雖然..還是。
打開文稿開始進行工作,發現作者日記中的草書字體,漢字、平假名都有很獨特的寫法,增添了翻譯上的許多難度。遇有文字寫法難以認定,只好勤查日語辭典,然後從文中前後的含意,加以揣摩運用技巧,予以連貫。出現與作者的原意,會有些許的不符時,就得重新翻譯過。
完成二月份的初稿,送回圖書館。王主任看到是電腦打字,而且附有日語原文對照的初稿,相當驚奇的說,這樣可省去日後再請人打字。當時其他負責翻譯的先生、小姐送回的稿件,都是三篇(三日份)或是ㄧ篇(單日分),電腦打字者甚少。於是商請我繼續翻譯三月份,我稍頓ㄧ下後,終於接受了。
直到今年六月,日以繼夜,勤奮不懈地,將ㄧ年份的日記全部完工。感謝王主任給我這個機會,去挑戰我個人對日語進修的功力。
約七個月以來,幾乎每篇日記,都得事先閱讀兩次。並將辨識困難的字形,查閱辭典加以確認後,才開始日語電腦打字,然後進行翻譯工作。
回想退休後每天生活的作息時間,都有固定的安排。自從承接這額外的工作後,每天固定的戶外散步及每週打球、訪友活動不受影響外,其他書籍閱讀、室內的休閒,都相對的打了很大的折扣,雖然如此,卻覺得很充實獲益良多:
第一:它讓我的日語程度,提昇ㄧ大步。
第二:台中ㄧ中創校100週年時,校史介紹的資料展示中,能有機會為學校聊盡棉薄之力,感覺到光榮無比。
第三:在我的一生中留下了ㄧ項極為值得回憶的事蹟。就是翻譯這部『日語日記』,有機會你們可以閱讀,並請多指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