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名醫作家日野原重明教授,寫了一本書叫『生きるのか樂しく為る15の習慣』(快樂生活的15個好習慣)。我拜讀後將心得融入個人的生活歷程,整理出較為切身且具體的『養生好習慣』,希望能與有興趣追尋快樂秘方的朋友共同分享。如果能獲得更精闢的指教,那就達到拋磚引玉的初衷了!!
在生活中首要的就是培養『誠摯的關懷愛心』,且要抱持一切都會變得更好的正面想法;這樣你對周遭所接觸的『人、事、物』一切都會非常美好,順心舒暢。因為捨棄了『憎恨心』,在與人相處時,看到的是對方的優點而非其短處。如此便能天天享受愉快喜樂的生活,不會輕易生氣。上年紀的人心血管老化,最忌諱的就是『易生氣』,切記!。
待人處事經常展露出『和藹的笑臉』,你會享受到難以想像的回餉。散步、爬山遇到常見的山友;與朋友聊天或是接洽公事,都能露出親善的笑容,道聲”您好”、”謝謝 “,對方也會報以相同的善意。如此一來我們心中必能經常感到舒暢愉快,忘卻諸多焦慮。據說當人處於心情愉快時,可以加強體內的免疫功能及自然療能運作。這樣既能遠離病痛,也可以增廣人際關係,何樂不為呢?
考量對方的『立場及處境』: 在我們的社會裡,一般人常有『自我意識』過於強烈的缺點。每個人都認定自己的觀點、行為、言論最正確,處理事情或遇到爭執總是不會認錯。由於『自我意識』作祟,在家裡易造成夫妻、婆媳難以相容而影響了家庭的和諧融洽;在現今的社會環境下,會招致不必要的麻煩,演變成心中的不愉快。因此我認為應盡量考量對方的『立場及處境』,相互禮讓就可以消除許多困擾,過著安然自在的生活了,你說不是嗎?
『細嚼慢嚥』慎重飲食 : 上了年紀的人,飲食習慣相當重要,要慎重的予與關注。大家都知道應該多攝取多樣化的蔬果,少吃油膩的食物且少鹽。為補充必須的蛋白質,肉類、魚類、蛋類還是不能缺少,必須要做適當的選擇與控制不能過多。年輕時代因為工作,用餐時間非常倉促導致胃功能不良。如今應培養『細嚼慢嚥』的習慣,讓食物在口中有較多時間,經由唾液(saliva)的催化作用後再吞入,這樣就會減輕胃部的負擔且增強消化能力,要謹記!
維持標準體重:標準體重的推算法常用的是(身高-50)×0.5,身高165公分的人其標準體重應為57±1 公斤。當年紀增長時體力自然會衰退,如果體重超過標準值,支撐的負荷影響健康甚大,不能等閒視之。維持標準體重的方法之一,可以控制食量來進行;每餐吃到八分飽最適宜,少吃多餐,如果偶而覺得餓,可用水果或餅乾補充體力。專家認為八分飽其實已經達十分飽了,只是訊息未傳到大腦而已,不可不慎。
適當的運動或走路,是養生極為重要的習慣。一週有2~3小時的不太激烈的球類運動,早晚各半小時在樹蔭多的小徑上走路,這是專家的建議。記得!『走路』不是散步,必須腰桿挺直,兩手前後自然甩動,有流汗效果更佳。
人的命運各不相同,但無論運氣再好也無法勝過『健康』。求人不如求己,自己的健康自己捍衛。我個人半年來持續堅定意志努力地勵行修養,感覺對身心的確助益非淺。然而生活圈的周圍人士,其優異的生活習慣值得學習的必然甚多;應該以取長補短的精神,養成快樂生活的好習慣。如此一來,我們的人生必然會更加美好!